好的,我帮你将文章进行改写,保持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杠杆炒股技巧,字数变化不大:
---
廖运周于1903年出生在安徽淮南一个普通家庭,1926年考入著名的黄埔军校。在校期间,他逐渐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影响,思想觉悟不断提高。到了1927年年初,廖运周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开始了他地下工作的生涯。
1927年8月,廖运周积极投身南昌起义,随后接受组织的指派进入国民革命军任职,主要在芜湖地区从事兵运工作。自此,他便成为我党安插在国军内部的一颗“钉子”,默默地为革命事业潜伏着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颗“钉子”后来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展开剩余88%自1927年起,廖运周长期隐蔽在国军内部,身份特殊使他时刻担心暴露,因此行事极其谨慎小心。凭借他扎实的军事技能和黄埔军校的背景,他在军中的官运颇佳。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,他已经晋升为上校团长,成为国军骨干力量之一。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廖运周积极投身前线,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等多次关键战役,表现尤为出色。在台儿庄战役中,他率领一个团的士兵冲锋陷阵,勇猛作战,为国军赢得了台儿庄的辉煌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而在随后的武汉会战中,廖运周的表现更为卓越。他带领一支杂牌军团顽强抵抗,成功迟滞了日军一个完整师团的进攻,消灭数百名敌军,击毁十余辆坦克和数十辆卡车,且没有一名我军士兵伤亡。蒋介石亲自颁发特别嘉奖令,称赞他为抗战英雄,使他声名鹊起,最终晋升为第110师师长。
尽管廖运周在国军中官职显赫,但作为我党潜伏特使,他始终面临被暴露的巨大风险。1939年,他因秘密向党内提供情报,被国民党特务怀疑,最终被调往三十一集团军干部训练班担任大队长,实际上是被打入冷宫的闲职。
幸运的是,经过一年多的调查,特务并未找到他的确凿证据,嫌疑被解除。虽然没有恢复原职,廖运周被任命为110师副师长。此事使他深刻意识到情报传递的危险性,日后必须更加谨慎行事。
因担忧暴露,他长期处于高度警觉状态,甚至养成睡觉时手持手枪的习惯,以备不测。为了更好地掩饰身份和潜伏,他积极巴结上级,结识了众多国军高层人物,逐步建立起庞大的关系网络。
1942年,廖运周重新被任命为110师师长,直至抗战结束期间,他始终保持低调,未犯任何差错,稳固了潜伏身份。
国共和谈期间,我党察觉国民党缺乏诚意,开始策划新的战略行动。1945年10月,晋冀鲁豫中央局秘密在110师成立国军工作部,派遣徐仁同志与廖运周联系,要求其收集国军军事动向的情报。
接到任务后,廖运周迅速展开情报搜集活动。1946年1月,他成功获取了国军关于《1946年作战总结及1947年重点进攻计划》的绝密文件,及时送至延安。毛主席阅后大为高兴,赞扬廖运周的情报工作为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提供了关键证据。
随后,国民党果然发动全面内战,廖运周这样的潜伏将领作用凸显。组织派刘浩同志组建110师工作组,计划伺机发动起义。廖运周也积极配合,因为他已等待这一刻近二十年。
然而,就在起义准备就绪时,蒋介石调遣八十五军向徐州集结,导致起义计划被迫暂停。经过形势评估,组织决定先以情报搜集为主,起义暂缓。得知消息后,廖运周虽感失望,却无怨无悔,继续坚定潜伏。
1947年2月,110师调往山东,地下党关系随即转入华东中央局领导。陈毅副书记指示,“当前情报工作比起义贡献更大,要充分发挥廖运周的作用。”夏季,110师地下党委成立,廖运周任书记,刘浩任副书记。
廖运周肩负双重任务:一是全面收集国军军事情报;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将110师完全掌控在手。情报工作得心应手,他为我军多次战役提供关键情报。
在控制110师方面,廖运周采取果断措施。面对副师长李达、王昌藩等难以争取的将领,他巧妙地向胡宗南举荐他们,二人以升职理由调离110师。对于其他思想顽固的中下级将领,他不留情面地以各种借口罢免,提拔忠诚干将。经过一系列运作,110师全面归于廖运周指挥,形成铁腕掌控,为日后起义奠定坚实基础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切行动未被国军高层察觉。尤其是他的直属上司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,对他十分信任。
1948年11月,刘伯承、邓小平率领的第二、第三野战军发动淮海战役,包围六十多万国军。蒋介石急令嫡系将领黄维率12兵团驰援,廖运周所在的第八十五军被编入黄维兵团,他因此成为黄维手下。
廖运周与黄维有深厚交情,二人同为黄埔校友,并在武汉会战中并肩作战,廖运周曾间接救过黄维一命。黄维对他极为信任,尤其亲眼目睹过廖运周的英勇表现,对他寄予厚望。
淮海战役前线,中原野战军视黄维兵团为蒋介石嫡系部队,装备精良,战斗力强,坚决要将其歼灭。中原野战军通过廖运周的情报,提前掌握黄维兵团动向,制定了围点打援的战略。
11月24日,八十五军由蒙城转移到赵集。中原野战军为迷惑敌人,主动放弃南坪集,误导黄维认为对方已溃败,黄维遂下令向宿县推进。然而,中原野战军暗中调动大军,截断后路,黄维兵团被困双堆集。
这一切皆因廖运周的秘密协助,黄维对此毫无察觉,唯有副司令胡琏心生疑虑,提醒黄维“廖运周不正常”,却遭黄维斩钉截铁回绝:“他是我的老弟,是校长称赞的心腹,武汉会战时他功劳卓著,你怎么能不信他?”
黄维信任廖运周,未采纳胡琏意见。随后黄维分析形势,识破敌方意图,决定放弃进攻宿县,改为突围。次日,他召见廖运周,命其率110师与其他部队实施突围。
黄维强调空军侦察显示敌军正在筑防,趁其立足未稳发起奇袭。廖运周立即理解这一战术高明之处,知道黄维兵团虽被包围但兵力完整,集中突击极有可能突破敌阵。
他当即表示愿做先锋,冲锋在前。黄维欣喜若狂,为他敬酒并高度赞扬。
离开指挥部后,廖运周迅速将黄维的部署和自己准备起义的计划通报给中原野战军,得到积极支持。起义计划中,廖运周请求中原野战军在110师突围路线开口通道,待110师全部通过后再封闭。
但因110师左右被国军其他部队夹击,不利起义。廖运周再度拜见黄维,提议让其他部队留后作预备,自己率110师先行,成功后再扩大战果。黄维同意方案。
廖运周率领五千五百余人按照计划迅速推进。途中黄维不断用对讲机询问情况,廖运周淡定回复进展顺利,未露破绽。
为掩护起义,中原野战军制造激烈战斗假象,待110师安全通过后封堵通道。廖运周的起义最终成功,心中悬念顿时放下。他很快与中原野战军指挥员王近山相见,两人相拥而泣,共庆这一胜利时刻。
廖运周起义不仅完整保留110师实力,还为中原野战军赢得了宝贵的两天时间,强化了对黄维兵团的包围。
庆祝时,黄维仍自信等待胜利,却惊闻起义消息,震惊无语。廖运周的行动断绝了他的唯一突围路,黄维注定陷入苦战。
随后,中原野战军展开猛烈进攻,经过十天激战,黄维兵团大部被歼,黄维本人被俘,狡猾的副司令胡琏逃脱。
黄维兵团覆灭后,毛主席与朱总司令特地发来贺电,特别提到廖运周,赞扬他重返革命队伍并带领110师走向光明。
收到贺电,廖运周感慨万千。二十余年潜伏终于画上圆满句号,他内心充满庆幸与喜悦。
当天晚上,中原野战军为廖运周举办简朴而温馨的欢迎宴会,战友们举杯共饮,情谊深厚。那晚,廖运周喝了许多酒,这是他二十多年首次痛快畅饮。此前因身份特殊,他从不敢饮酒,今夜终于能毫无顾忌地放松自己。
廖运周对解放事业贡献巨大,那么他的后半生如何呢?
建国后,廖运周历任沈阳炮兵学院校长、副书记,吉林省体育委员会主任,民革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等职,直到退休一直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。
值得一提的是,1955年首届军衔授予仪式上,廖运周被授予少将军衔,以表彰他多年的卓越军事贡献。
1995年抗战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即将举行时,年事已高、身体欠佳的廖运周依然坚持参加座谈会,向在场嘉宾娓娓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,开展爱国主义宣讲,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爱国热忱。
1996年5月,廖运周因病在北京去世,享年93岁,终其一生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了毕生精力。
---
如果需要杠杆炒股技巧,我还可以帮你调整语气或者再增添细节!你觉得怎么样?
发布于:天津市